中文 | EN

hth下载地址:我国场景消费金融将向何处去(现状篇)消费者服务    发布时间:2023-09-03 04:17:40来源:hth在线下载 作者:hth手机


  由于国家地域差异性、金融活动的复杂性、金融发展路径异质性,因此消费金融有不一样定义。学术中常将其称为广大购买的人金融(Consumer Finance),指为消费的人提供的各种金融服务来满足那群消费的人的目标,包括储蓄、信贷、资产配置等。廖理(2010)认为,消费金融是指由金融机构向消费的人提供包括消费贷款在内的金融理财产品和金融服务。冯金辉(2010)认为,消费金融是指为满足居民对最终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而提供的金融服务。Melton和Bodie(1995)提出以基本金融功能来定义。Tufano提出以消费者需要的金融功能来定义消费金融的范围,包含四个方面:第一是支付,如支票、信用卡;第二是风险管理,如人寿保险、储蓄等;第三是信贷,如按揭等;第四是投资。作者觉得我国新时代消费金融是以消费为目标的信贷,主要是指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网络公司等向各阶层消费的人提供消费贷款的现代金融服务;通过与消费场景深层次地融合,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通过深化金融科技的应用,为更多的消费的人提供普惠金融的服务方式。

  关于消费金融的兴起。我国的消费金融仍处于发展阶段,未来上升空间巨大。从消费信贷占比方面来看,虽然随着我们国家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对消费信贷逐渐认可。消费信贷占消费支出的比例持续上升,截至2016年底达到16%左右,相较2008年的3.6%,翻了几倍。但远低于韩国的41%和美国的30%左右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的差距,上行空间很大。消费信贷与GDP占比,我国仅为7%左右,美国近20%,韩国24%左右。消费信贷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美国高达66%左右,我国仅为16%左右,可见我国消费信贷渗透率并不高。而这便意味着我国消费信贷与消费金融规模依然存在巨大的上升空间。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不含房贷)超过7万亿元,若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0年将超过12万亿元。在巨大的市场面前,慢慢的变多的机构进入消费金融领域,从2009年《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颁布以来以来,我国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从2010年首批获批的四家试点企业(中银消费金融、北银消费金融、锦程消费金融),发展到如今的25家,并表现出稳健发展的态势,其盈利情况不断好转,其中2017年年已诞生了3家净利润达到10亿元的消费金融公司:中银消费金融、招联金融和捷信消费金融。

  (1)消费金融经历了行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促进了消费需求提升和实体经济发展,场景消费金融也有重大“跃迁”,但“无场景依托、无指定用途、无客户群体限定、无抵押”等特征的“现金贷”业务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导致过度借贷、重复授信、不当催收、畸高利率、侵犯个人隐私等问题十分突出,存在着较大的金融风险隐患。

  (2)“现金贷”商业模式相对简单,场景消费金融既有场景消费的实体属性,又具有消费金融的金融属性,虽然金融有利于助推实体经济稳步的增长,但两者结合起来时,其商业模式的拓展并不是特别容易,此外还容易滋生更多风险。

  (3)诚如诸多消费金融现实案例,目前我国消费金融法律规范不够完善,徒法不足以自行,更何况目前法律规范存在着监管真空、监管套利、监管俘获等问题。

  (4)虽然新监管形势下的消费金融“热流”逐渐退去,但消费金融的发展的新趋势,尤其是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场景消费金融的发展的新趋势,依然是发展的“蓝海”,为此场景消费金融“多头”崛起,商业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产业公司、网络小贷公司、电商,甚至是一些个人借贷平台(P2P公司)都涌入这个行业,无论是有消费金融牌照的企业,还是没有消费金融牌照的企业,都在从事着相关的消费金融业务,这位市场有序发展与国家监管都带来了困境;

  (5)新时代背景下,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为基础的金融科技(FinTech)大行其道,场景消费金融机构也深度应用金融科技,将其用于大数据风控、精准营销、智能客服等领域,但过度的金融科技应用,也为用户信息安全以及用户权益保护带来了困难。如何在金融科技时代背景下,切实有效保护本属于地位的消费者权益,监管科技(RegTech)体系以及监管沙盒的试验迫在眉睫。

  以移动互联技术为主要代表的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形成场景金融最重要的内生动力,各类技术的实践转化为场景金融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具体来说,互联网的出现为信息普及架设了优质的通道,信息的普及则为各类消费场景带来了庞大的用户基础;同时,信息的普及使得供需双方的信息流通更加频繁,激发了双向的消费需求和金融需求。而移动通讯技术和通讯加密技术的逐渐完备使得移动支付技术为线上、线下金融场景的连动提供了的可能,信息随时随地的获取能力、验证能力及交换能力保证了场景金融闭环运作的流程完整性。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则为整个场景金融生态的构建、运营、风控、开发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移动互联技术的爆发使得国内消费金融供需模式正在悄然发生变革,金融供给从传统银行物理渠道时代的短缺迅速走向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下的过剩和多样,金融供给与需求日益紧密衔接,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导向更为凸显,最终落脚于场景金融。

  长期以来,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和出口对经济的拉动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但自从2014年起消费成为国民经济增长当中的第一驱动力。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从2014年-2017年,最终消费支出累计同比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升,2018年已达到77.8%。此外剔除房贷后的居民消费贷款余额从2014年-2016年分别是4.8万亿、6.0万亿、7.6万亿,年均增速达到25%以上。说明居民对于非购房类的消费需求近几年来正在快速上升,远高于各类宏观经济稳步的增长指标。

  在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情况下,我国经济结构正在经历着重要转变,朝着逐步扩大内需的方向在转变。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最终消费对经济稳步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4.6%,消费动力还在慢慢地加强。我国消费特点可概括为五个重要转变:一是消费需求由满足日常需求向追求品质转变。高品质、多功能、智能型的产品日益受到追捧;二是消费渠道由单纯的线O等多种方式融合的转变。2016年网络商业零售额增长25.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2.6%;三是消费品类从商品为主向商品和服务并重转变。近年来,餐饮、家政、健康、养老等服务消费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服务消费起步虽比较晚,但速度已经明显快于商品消费,大有后来者居上的趋势;四是消费行为从标准化向个性、多元转变。随着我们国家城镇化持续不断的发展,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差异化越来越明显,个性化、多品种、定制式的商品和消费慢慢的变多,包括一些体验式的消费,这都是非常体现个化的总的趋势;五是消费理念从讲排场、重攀比向绿色节约转变。高档豪华的消费倾向逐步向平装、简装、大众化、节约型、绿色型等产品和包装快速地发展。我国消费市场的新特点和新变化,为各类消费场景建设提供了广阔空间,也促使各类场景消费金融模式出现。

  同时,不断高企之通货膨胀、超前消费理念的传导、居民财富观的转变也都促使消费环境的变化,个性消费、提前消费、融资消费等理念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在不断普及化,这样使得场景金融更多的在消费领域中生根发芽。

  场景金融可以说就是国内互联网巨头通过实践所创立的一个概念,其凭借技术与渠道的优势成为了场景金融的创始者和领头羊。其实细究其发展历史,不难发现,互联网公司建立场景的初衷并不是为了金融服务,金融场景更多是因为场景中广泛而突出的金融服务需求使得各家公司开始嵌入相应的金融服务。对于网络公司来说,传统的线下经营销售的方式不但性价比低且未充分的利用技术带来的创新红利,于是在实践中便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进行场景化的产品设计。通过商业流程的再造,使得消费场景不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而是人们愿意为一个具体的场景解决方案买单,同时场景下的用户成为新的营销渠道,通过用户的分享来开展场景流量的拓展。在已有场景不断成熟的基础上,互联网公司还进行场景的跨界融合,碎片化场景的整理,小众场景的推广,不断吸纳长尾理论中的为覆盖客户,使得其拥有海量的入口数量和强大的流量基础。互联网巨头对于商业场景的建设使得其在场景金融的竞争中有着非常明显的先发优势,同时逐渐明确相关概念后进行的主动的场景金融创新也更好地对流量进行了覆盖,整体看来,几大互联网巨头在场景金融的竞争中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

  商业银行在场景金融的竞争中不甘落后,其优点是具有很强的金融属性,但明显的劣势就是服务内容较少实际场景的对接。商业银行在传统的线下业务中建立了巨大的场景优势,但是场景单一以及客户覆盖率低的问题使其不足以满足快速地发展的消费金融需求,且金融服务形式的改变使得其原有场景模式没有办法进行有效的复制推广,商业银行也是相当于从头开始重新构建场景金融。商业银行的服务会涉及到多个具体的行业,所以商业银行的场景金融布局更多是类似于“互联网+行业+金融”这样的组合方式,在银行参与的很多场景活动中,表面只是单一的用户场景需求,其实背后涉及到多个产业及场景的整合,商业银行相比网络公司做场景金融的优点是对于传统金融理财产品的了解,而如何借助互联网的翅膀发挥传统金融的优势重点是找出合适的场景,一些银行的产品创新慢慢的开始强调场景的运用。

  但银行系场景金融的发展存在诸多问题:一是缺乏丰富的天然场景,无论是线O模式中,与充分覆盖吃、穿、用、行、住、乐等消费场景尚有很大的差距;二是已有场景不够符合客户的真实需求且体验度差于网络公司,其能最终形成高客户黏性的场景不多,而这方面互联网巨头们的优势十分显著;三是获客能力不强,既表现为现有沉淀客户无法转化为场景内有效客户,又表现为新客户拓展成本高、效率低,还表现为客户活跃度、场景使用频率都比较低。整体来说,商业银行的金融场景还是依赖于自身金融服务上的优势,并没有打造形成良好的场景品牌。

  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与鼓励,以及社会实际的需求的一直上升,从2010年开始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多头崛起,纷纷通过不同模式切入消费金融行业。最早一批成立的消费金融公司都具有较为良好的传统金融业背景,且由于当时网络技术的不成熟性,其业务推广基本都在线C产品、白色家电、家装购房、教育培训等基于线下拓展的消费金融场景。伴随着金融科技的兴起,诸多资本进军了消费金融行业,大多通过某一成熟的线上或线下场景切入,比如网购分期、校园分期以及信用卡分期等。相比较网络公司与传统银行而言,消费金融公司在成立初始就定位于银行无法覆盖的客户群体,天然面向流量就远大于银行,但是其流量的风险也远大于银行;同时,其自身由于定位于金融服务,并不直接接入于一线消费场景,其在场景端相比于互联网巨头是由明显的劣势的。但是消费金融公司利用自身金融服务的优势广泛开展与暂无金融服务能力的平台合作,充分挖掘了市场的空白点。

  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速度很快,伴随着场景消费金融概念的提出,如今消费金融公司在成立之初就以场景方式来进行立足,无论是进行标准化、大众化的广泛场景接入还是深耕某些垂直细分场景,其都通过立足于某些场景进行营销、风控、定价,从而在这些领域形成一定壁垒,获得发展的优势。但是由于许多消费金融公司依然存在着场景建设能力不够,金融风控能力不强等弱点,其发展同时面临着互联网公司和银行两类巨头的挤压,想要突围依旧困难重重。

  以上信息我们将会严格保密,报名结果以官方通知为准,感谢您对未央网的信任与支持!

上一篇:加快多场景使用落地 为红码年代多元化开展提质增速 下一篇:官宣:2亿元消费券明日发动

hth下载地址